【供稿/包安洪】近日,2022年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“数字建筑工程造价综合应用”赛项决赛结果揭晓。公司刘霞、陈丽老师指导的员工团队获土建方向一等奖,高海伟、潘雯老师指导的员工团队获安装方向二等奖。成绩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!


惟拼搏者不凡,惟奋斗者英勇。成绩的背后,凝聚着师生的艰辛付出,团队的通力合作,学院的统筹部署,科室(教研室)的全力配合,是对“匠心筑梦 融智成城”城建精神的最好发扬。
下面就请跟随小编,以指导教师刘霞老师的视角,回顾参赛师生参加此次比赛以来的心理历程……
厉兵秣马,组队训练参加比赛

2022年07月,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发布关于参加2022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的通知,按照学院参加技能竞赛的统一部署,工程管理教研室统筹安排,我们组建了“吃饭不排队”和“发际线与我作队”两支队伍,分别报名参加赛项1和赛项2两个赛项的比赛,并制定暑期训练计划进度表。7-8月两个月的时间里,大家严格打表自主训练,每完成一个项目便做一个勾选标注,以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案推进备赛进程。
虽然8月重庆本地因连续高温接连发生山火,9月因疫情影响,团队师生不间断有成员被静默管理,但备赛师生始终克服困难,争分夺秒、辛勤磨练,通过线上线下积极备赛;虽然备赛期间,有团队成员因练习效果不佳萌生退赛想法,但在整个团队互相鼓励、互相帮助、互相打气下,都成功坚持了下来。
积极应对,探讨备赛新方案

10月22日,全国预选赛比赛结果揭晓,我们两支参赛队伍都成功入围。为了在决赛中有更好的表现,备赛团队总结了在全国预选赛中的得分与失分之处,相互交流了经验教训。同时,进一步研读了决赛规程及评分标准,再次分析了参赛选手优劣势,并制定了符合成员个性特点的训练计划,明确了比赛成员每天打卡训练时长、训练内容以及训练总结。
全国预选赛到决赛的一个月备赛时间里,团队成员心无旁骛,专心训练,努力以更饱满、更自信的状态迎战决赛。
不断提升,以“变化”应对“变化”

11月07日,由于重庆本地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,学校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实施了校园静默管理。指导老师中,除了刘霞老师留守在校园,其他三位指导老师则因疫情背景下的属地管理,被封控在自己居住区域,暂时无法进入学校。
面对这一突发状况,为了继续保持员工的比赛状态,经指导教师团队商讨,接下来的备赛,由指导教师刘霞负责线下指导,高海伟、陈丽、潘雯进行每天线上会议与员工探讨困难疑惑。就这样,团队成员利用一切时间练习、看教学视频、询问技巧、总结经验,有计划、有层次的进行训练。朝七晚十,从未间断。
同台竞技,比脑力拼速度看功底

11月12日,决赛日。来自全国不同地区院校的171支参赛队同台竞技。按照赛事说明,大家对包括建筑工程BIM计量(GTJ2021)和建筑工程计价(GCCP6.0)方面的内容,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激烈比拼。尽管如此,公司参赛选手仍然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,冷静的赛场发挥,自信满满的提交了考试试卷。
11月26日,当在大赛闭幕式颁奖仪式环节看见获奖名单中自己团队名称时,团队师生激动不已。那一刻,终于卸下心中“包袱”,第一时间给彼此分享了抵达彼岸的快乐。
“这次比赛仿佛是一次逆袭之旅,在疫情期间对我们来说更是一条心灵成长之路,是一条战胜胆怯、敢于面对繁琐、全力以赴之后坦然接受所有的心路,感谢坚持到底的自己!”公司参赛队员、2020级工程造价专业员工张韩介绍到。

近年来,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改革,积极探索“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、赛教结合”的育人模式,持续激发师生求知热情,加快综合型人才培养,使城建学子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,认识到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必要性,以更好更快适应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。
疫情影响了比赛的进度,但丝毫影响不了备赛的温度,更影响不了参赛的热情。尽管战“疫”很苦,但你永远可以相信重庆人民、工商学子,尤其是城建师生的战斗力!